|
当前栏目:物理农业>生产运用> | | 2015年4月29日20:07 作者:xwz2367609 [返回] |
|
|
克服连作障碍的新方法(提高土壤电位法)---碳农法 |
土壤是一切作物生长的重要载体,它为植物起到了固定供肥供水的物理化学作用,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由微生物构建起一个有生命力的动态代谢体,也可以说土壤是有生命力的,有呼吸的,一旦贫瘠荒漠化后就失去了生命力,取而代之的就是单一的物理固相。对生命力一词的理解极为重要,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土壤。为什么森林土、草甸土或者肥沃疏松的耕作田园土,栽培作物生长茂盛,生态平衡稳定,抗逆性强,在于土壤生命力的动态调节。这些土壤中为微生物滋生创造碳氮营养环境,给微生物滋长提供充足的生物能。没有有机物就无微生物,微生物为异养生物,必须以有机物为能量代谢原料。微生物的活动又促进了无机物质的分解与离子化,微生物可以分泌出大量有机酸类物质,可以加快土壤矿化过程,让不可溶的元素成为游离的离子,矿化离子是作物吸收利用肥料的前提,同时离子化的矿质元素又为土壤带来了电位形成了电流。所以有生命力的土壤一般都会有微电流存在,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活动),这些都是土壤生命力的特征。同样可以说具有生命力的土壤具备类生命的特点,可以通过测量电位及呼吸来认识土壤优劣。 上述是从微生物及土壤离子上来认识土壤。也可以再从物理的角度去认识,从物理电及波的角度来说,所有生物只要是活体都具电与波的双重性,医院可以通过测定人的脑电波及心电图来诊病,一旦电波的波动异常或者衰弱,就说明健康有恙或者波变平后代表死亡。植物的光合及呼吸作用,也是一个电波的过程,在得到与失去电子过程中完成氧化与还原反应。生理代谢的过程导致组织器官细胞电位的变化,继而影响电流的变化。生长的植物各处光照的不同,捕获的能量不同,叶绿体细胞电子跃迁的生理过程各不相同,同样导致电位的变化形成植物体微电流,用万用表测定,可以读取电流值。小致细胞,也存在微电流,所以形成的植物的电生理学专门学科,只要有生命有代谢就有电位与电流,就有波有磁。
土壤的波与磁,从传统风水学来说,就是风水的好坏,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就是电磁场环境。波与磁是土壤电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三者之间可以转换,就是电磁波效应。风水宝地,生物滋长茂盛,生态系统平衡可持续,也同样更适作为人居环境,这些地方不管地球磁场还是土壤或者生物所形成的复合磁场都较强,有利于生物的滋生繁殖。现代农业也利用该原理,开发磁肥、磁化水灌溉、或者电场处理来优化环境磁场达到促进植物生长目的,这就是物理农业。
土壤是农业生产重要的载体,现代农业的无土栽培除外。农业生产土壤退化已成为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影响安全的主要方面,退化的土壤大多由于过多的施用农药化肥或者不科学耕作,破坏了土壤生命力,使土壤微生物环境、电磁波环境、生理生化环境都受干扰,严重的就出现连作障碍,再也不能丰产优质生产农产品。现在研究连作障碍大多从土壤生长角度出发,难以达到本质的修复效果,治标而不治本。大量化肥农药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环境,让微生物重要的土壤矿化过程受到抑制,土壤自身的元素难以转化释放成可吸收离子态。只靠氮磷钾三大元素肥料,难以培育优质农产品,栽培出的作物品质差。而施用有机肥的土壤,能为微生物提供生物能碳氮有机物,激发微生物活动,培育大量益生菌,优化了土壤三相结构,同时也激发矿质化过程促进元素释放,而且有机肥自身的元素种类也多,这是有机耕作能培育优质农产品的关键所在。
有生命力土壤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可持续过程,是可持续耕作的基础。有机肥激发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有氧呼吸效率,产生更多的化学能与物理能,其中物理能又优化电磁波及场环境,而优化的电流环境又促进了微生物有益菌的滋生。所以在考虑土壤退化问题时,除了考虑生态生物有机肥因素外,还可考虑电磁波环境,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面。可以通过电磁波优化来提高微生物及作物的生命力,沿前该思路技术途径可以找到连作障碍克服的核心问题。对草莓种植园进行炭粉沟施,可以连年耕作而无障碍现象发生,这技术在日本韩国已多有使用。炭粉是本本或草本植物的炭化物质,小时祖辈们在农耕时也常利用周边的草或树枝进行草木灰的制作,用于农耕来保持地力。炭粉或者草木灰,其主要元素是碳,碳具有蓄积及吸收周围电子的作用,利用该原理,制作干电池,电池中间的碳棒就是用蓄积电子的,用电导连接正负极就形成电流,就是高电位与低电位之间形成的电子移动的过程。土壤中施入炭粉,使有炭的地方,能保持高电位,因为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周围捕获电子,这样就导致土壤各处电位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电流的形成,电流又形成了微磁场,最后形成土壤综合场。
科学更有效的利用该原理,就是技术优化后的炭埋技术,就如给耕作园安上大电池。一些退化的理化与生物性状不好的土壤,我们说是没有生命力的土壤,如何修复,重新形成土壤电波及磁。简单操作如下:选择生命力最衰弱的地方,这地方我们也可以叫做大地的穴位,可以通过观察作物生长情况或者人工电流测定后确定,如一片耕作园,同样施肥管理,总有一些地块长的特别差,这地快可能就是穴位所在。标定园区各处穴位后,进行定点挖一米直径的桶柱式坑,深也为一米。然后埋入炭粉(最好是烧制良好的木炭粉与竹炭粉),埋入后再浇透水,最后灌入1%的食盐水作为电解质,制作填埋炭粉中,柱状土坑中心处垂直立埋一金属棒,就如电池的芯,棒的露出地面端均匀五个方向连接出一段导线引出地表,并埋入土壤中。通过上述操作,耕作园的大电池算是制作完毕,为了观察有效性,可以在埋炭前用微电流计检定同距两点间的电流,埋炭后再行测定,可以明确观察到微电流的变化(见下图)。以果园为例,一般一处埋炭点可以辐射影响15-18亩,以点为同心圆的范围。
通过炭埋创造了土壤长期的微电流环境,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有利于土壤矿化,也有利于加快肥料的吸收效率。

埋炭前土壤微电流测定

挖坑埋炭

中心垂立金属棒并引出导线

表土回填找平

重新测定原两点间电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