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设施栽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已采用温室大棚加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种植,已有几十年的设施种植经验与技术基础;近年,全国各地又掀起无土基质培热潮,有平面基质也有立体A架的基质槽种植,采用人工基质结合营养液滴灌的方式栽培,这种基质型无土栽培培育的草莓产量高品质好,比土壤栽培具更大的优势;还有些高新园区进行管道化水培草莓的偿试,综合各种栽培模式,都是为了实现高产优质,方便采摘,更好的空间利用,以及解决连作障碍问题;但纵观世界草莓栽培领域的发展趋势,走无土化培育及精品化高糖度的道路已非常明确;设施栽培为草莓生长创造更为适宜的温光气热肥水环境,在环境调控及设施建造上成本较高,如何在相同的设施环境下,提高空间利用率,是降低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所以设施草莓的立体化耕作也将是发展的重要方向;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近年于国内悄然兴起,那就是气雾栽培,它比以往各种模式更具生产优势、产业优势及高产优质之优势;其生产上的优势,利用气雾培可以轻松低成本构建空间化立体化耕作系统,让设施单位面积的种植数量数倍提高,而且是清洁化的工厂式环境,更利于病虫管理及生长调控;其产业优势体现在田间管理上,采用气雾栽培后,形成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工厂式作业体系,有利于产业的复制与推广普及,传统栽培大多凭经验管理实现高产优质,与管理者素质及土壤气候相关度大,无法成为大众化易掌握的项目;其高产优质的优势,体系在栽培系统能最大化发挥草莓生长的潜力,而且可以在营养液配方的管理及环境调控上做到精准化与数字化,为生产的可控化提供技术支撑;以下就草莓气雾栽培耕作系统构建及管理模式作详细介绍,供生产与科研者参考。
气雾栽培的模式众多,据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于瓜果蔬菜栽培的有立柱雾培、塔架雾培、槽式雾培、平床式雾培、桶式雾培、管道化雾培等;但从草莓的株型生长特性、设施利用率、管理及采摘的便利性来说,梯架式雾培更适合于草莓的种植,以下就梯架式雾培系统的构建作简要说明。
气雾栽培系统由栽培设施、营养液供应系统、计算机控制三部份组成,其中栽培设施的作用就是起到支撑固定植株,及为根系创造相对稳定而避光黑暗的生长环境,由栽培架及定植板组成;其营养液供应系统由营养液池、水泵、过滤器、强磁处理器、营养液杀菌器、主管、侧管、电磁阀、支管、毛管、弥雾喷头、回流口、回流管、苗床等组成;计算机控制部份由传感器、智能决策模块、执行强电三部份组成。通过栽培架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提高,构建营养液循环供应系统,为草莓根系的生长创造最佳的肥水气条件,计算机控制实现温室环境、根域环境、营养液弥雾等管理的精准化与数字化,达到更为科学的管理目的。
以下就以图示的方式剖解系统的各组成部份:
1.1栽培架设施及供液管道安装
栽培架采用20#热镀锌管制作,架的尺寸为底宽1m斜面1.5m上梯面0.4m,架间距离为1.2米,定植板采用厚度2-2.5cm的挤塑板,并按照0.1m*0.15m株行距开孔,孔径为2.5cm,上梯面用于瓜果套种开孔间距为0.6m,孔径为5cm;梯架内的根雾环境安装弥雾管道,弥雾管由每侧两排支管均匀布局,支管上按照间距0.6m开孔并接出胶管(毛管),并于胶管上安装弥雾喷头;4道支管并联统一接入50#的侧管;苗床底处铺设防水布,用于营养液回落回流(图13-1)。

1.2栽培架排列及供液管布局
栽培架之间留出宽0.8m的操作管理过道,栽培架的长度因场地而定;供液管道由主管、侧管、支管、毛管组成,于侧管上安装自动启闭的电磁阀(图13-2)。

1.3养液调控枢纽及计算机控制系统
养液控制枢纽由养液池、水泵、过滤器、强磁处理器、杀菌器组成;控制系统由传感器、分控器及主机组成;其中强磁处理器强度为8000GS以上的磁通量,主要功能用于防营养液结垢与结晶所致的喷头堵塞;杀菌器为短波紫外线,其波长为253nm;传感器由光照传感器、智能叶片、EC值传感器、液温及水位传感器组成;分控器功能按照基地分区情况实现分区灌溉管理与相关温室环境因子参数的采集与处理(图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