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外动态 植物工厂类型 环境控制 相关设备 植物工厂建设 新型技术 生产运用 实验论文 培训推广 图片欣赏 总站首页
当前栏目:
2016年6月25日 作者:xwz2367609 [返回]
迷你型西洋南瓜气雾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刘泽发 12 姜艳芳 3 罗育才 1 孙小武 2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娄底 417000 2.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长沙 410128 3.湖南省邵东县农业局 422800

要:

本文总结提出了小型西洋南瓜气雾栽培技术,从气雾栽培设计原理、温室搭建和气雾栽培功能模块、栽培管理及小型西洋南瓜气雾栽培表现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分析了西洋南瓜气雾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西洋南瓜 气雾栽培

气雾栽培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目前主要用于马铃薯的种薯工厂化生产,在蔬菜栽培尤其在瓜类栽培中应用很少[1]。由于气雾栽培技术具有清洁、无土传病害、可以克服连作引起的生理障碍,克服肥水浪费等问题,因而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栽培新模式[23]。气雾栽培技术在瓜类作物中少有栽培研究,利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日光温室,成功进行了小型西洋南瓜气雾栽培

1 设计原理

利用水泵和增压泵将营养液从储液池引到管道,通过喷雾装置可调控、间断地定时喷雾到作物根上,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营养。少量营养液利用落差回流到回收池,经过滤后回到储液池,营养液循环利用。

2 日光温室搭建及气雾栽培功能模块日光温室采用“鸟巢式结构”搭建,棚内无立柱支架结构,便于设施布置和农事操作。气雾栽培功能模块包括 4个系统:①储液池、回收池和过滤系统;②增压喷雾和回流系统;③定时及环境控制装置系统;④栽培系统。

21 储液池、回收池和过滤系统:在温室的中部一侧修建地下贮液池,贮液池用水泥砌成,底部加钢筋加固处理,要做好防渗防漏施工。贮液池的容积根据栽培面积确定,一般 667m2栽培面积要求贮液池和回收池的容积要达到 56m3,其中贮液池 34m3,回收池 12m3,贮液池和回收池用水泥墙隔断,通过 34 根管道连通。贮液池上部用空心水泥板加盖,预留 1m2用可移动盖板覆盖,便于操作。贮液池要尽量做到不见光,使营养液不受污染,否则营养液容易变质,长出绿苔,从而堵塞喷头。回收池内装填过滤物质,一般装填卵石、粗砂和木炭,使回流来的营养液经过过滤后再进入贮液池,避免杂质进入。

22 增压喷雾和回流系统:根据供液量多少设计主、支管道及阀门。一般主管用直径为 40mm PVC 塑料管,支管用直径为 20mm PVC 塑料管,每个栽培槽设置 2根支管,底部左右各 1根。每根支管上均安装高压喷头,根据所选择喷头的喷射范围确定喷头间距,确保雾化效果好,而且要注意不能留有喷不到雾的死角。配备电动潜水泵,潜水泵的功率一般为 06k W,水流经过可调节的增压系统通入管道,从而保证喷雾效果。在栽培槽较低端开始铺设直径为 20mm PVC 塑料管回流支管道,端口要封过滤网,支管连接到直径为40mm 回流主管上,最后汇集到回收池。管道铺设注意有一定的落差。防止营养液滞留管道。

23 定时及环境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主机、分控器、传感器三部分组成。控制的流程是通过传感器将栽培苗床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传给到分控器,接着由分控器将信息传给主机,主机发出指令,通过电磁阀和水泵的作用把营养液直接供给植物。主机:收集栽培苗床、母液池(EC 和温度、溶氧)外空间信息(温度、光照、湿度)。我们可以在计算机的操作界面上操作设置喷雾时间等数据,可以对传感器进行校正,对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进行选择。分控器:按主机发出的指令进行操作,直接和水泵相连接。传感器:安装时将传感器的感应器装入梯形台内,连接线的另一端就是感应头放入母液池内,负责将数据采集,传给分控器和主机从而完成自动供养任务。

25 栽培系统

251 栽培床设计:用水泥和红砖做为材料,砌一个 U型小水池作栽培床,高 25cm,宽 60cm,长度根据情况而定。U 型栽培池向斜度铺有回流管道一端倾斜,倾斜度为 1%,铺设黑色地膜,目的是为了防止营养液滞留和水分流失。

252 栽培架床的制作:栽培床用钢管搭建梯形台,高70cm,立柱下边宽 60cm,上边宽40cm,梯形台同栽培床一样长。每隔 3m 立一根钢管做吊蔓支架,上端用铁丝相连。侧面盖上厚 2cm 的泡沫板并锁紧。立台顶面盖上宽60cm,厚 2cm 长度为 1m 的泡沫板,每隔 40cm 打一直径 4cm 小孔,用海绵塞小孔以固定植株。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营养液配制:营养液一般分成ABC 三部分,在配置的时候先将A 液溶 70%,在稀释过程中要不断搅动,使营养液完全稀释后,放入储液池中并在池内循环 30min30min 后将 B液溶解稀释加入 20%的水,放入储液池,进行池内循环 30min。再将 C液稀释后加水 10%的水,放入储液池,再进行池内循环 30min。营养液配置好后即可以使用,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喷施在植物根系上。在管理上,一般采用先配后补的原则,第一次配置好后投入使用,以后根据阶段性地配置营养液以补充的方式进行。营养液的浓度会通过计算机上装有 EC 传感器EC 值指标来判断,通过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电导值,作出浓度与电导值关系的标准曲线,据此即可查算出母液的补充量。南瓜栽培需要的EC 值范围为 0825ms/cm。苗期的适宜 EC 值为 0810ms/cm,定植至第一雌花花开放为 1015ms/cm,盛花期 1520ms/cm,结果盛期为2025ms/cm。除添加母液外,隔一定的时间需要补充水分,使营养液恢复到贮液池内原来的水位线。

32 品种选择:品种可以选择株型紧凑,节间较短,叶片小,耐弱光的小型印度南瓜。如贝栗南瓜、金星南瓜等。

33 播种与定植

331 播种与育苗:播种可以直播到栽培床,也可以苗盘播种。播种前把种子浸入 55℃(二开一凉)的水中,边浸边搅动 30min,冷却后再浸种 2h30℃催芽 30h,待种子露尖就可以播种。直播主要采用的材料是海面块,将海绵用剪刀煎成一定大小的块状,然后在中间用剪刀剪一条口子备用,海绵块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以不渗水,能挤出水为原则)。将播有种子的海面块塞进栽培空中即可。苗盘播种栽培基质为消毒后的无土基质,基质按草炭与蛭石按 11 比例配制,育苗盘用 6cm口径的穴盘。种子经过浸种催芽等苗长到 11心后,选择长势一致的苗进行上架。上架前用根系 1K2Mn O4溶液消毒和洗去大部分的基质,然后沾一下生根液,将根系放入栽培孔,塞入海面方块固定植株即可。

332 叶面肥管理:植物除了根系吸收营养物质来促使其生长以外,还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喷施的时间以早上或傍晚为主,针对南瓜不同的生长阶段,幼苗期每 2天一次,成长期 4 天一次,成熟期每 32次。

33 病虫害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主要是以防为主,将防虫网镶嵌在门帘和边膜上,使得一些害虫无法进入,并定期对大棚的整体空间环境进行杀菌消毒,一般用采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行杀菌。在外界空气条件较好时候进行通风换气来净化空气。另外也可以通过各种物理的方法,来防治病害虫,利用诱杀灯和诱杀板来诱杀虫类,在主进水管上安装紫外线杀菌灯对循环的营养液进行杀菌。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大棚内的虫害和病害将减少到很低,几乎可以做到免农药栽培。

4 小型西洋南瓜气雾栽培性状

通过同露地栽培的贝栗南瓜、金栗南瓜进行比较,小果西洋南瓜气雾栽培第一雌花节位降低 12 个节位,生育期缩短 78 天,平均单果重增重,单株坐果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但是果实中 Vc 含量增加比较大(各自的表现如表 1)。

1小型西洋南瓜气雾栽培与露地栽培性状

5 分析讨论

西洋南瓜气雾栽培由于存在相互遮掩的问题,因此品种选择上有特殊的要求,一般选择叶片较小、较耐弱光、抗性强节间短或者短蔓的小果型西洋南瓜 。西洋南瓜气雾栽培同时可以同耐荫叶菜和芽苗菜生产进行立体套作,在梯形台两侧面可以种植叶菜或芽苗菜45],顶面生产西洋南瓜,提高单位面积收益。由于良好的营养和水分条件,气雾栽培表现出早熟性和品质表现均优于露地栽培表现,而且病害较少。气雾栽培可以做到精确管理,节水节肥生产清洁和安全的产品。但是,气雾栽培存在前期一次投入大,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

参考文献

1 温祥珍,等.设施园艺生产与无土栽培[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283287

2 刘克辉.立体农业工程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薛义霞,等.高架床立体无土栽培技术[J].温室园艺,2003,(1):1314

4 王志伟,等.蔬菜无基质喷雾立体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4,(4):3334

5 孙家华,等.塑料大棚分层立体栽培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1992,(4):3840

 上一篇文章:气雾栽培对生菜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一篇文章:网纹甜瓜厢房式气雾栽培创造植物巨大化发育效果
  点击数:14929  本周点击数:67    打印本页   推荐给好友    站内收藏   联系管理员    
相关文章:
院石牛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被评为市级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4320平方米联栋温室型农业综合体设计
我院气雾栽培技术落户美国加州500平方米屋顶菜园和生态办公综合体项目设计
樱桃与梨树的气雾培转换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本站网络实名:"植物快繁_植物克隆_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城市观光农业","芽苗菜"," 气雾栽培技术","草地果园","荧光花卉"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丽阳街号 邮编:323000 联系电话:0578-2268927 email:2671654005@QQ.com浙公网安备 号  
新型农业记录 浙ICP备2022027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