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当前栏目: | 2015年10月23日 作者:xwz2367609 [返回] |
|
|
植物工厂我院已有近十多年的科研与推广经验,偿试了众多模式,其中有些因耗能大而没有在生产上应用,也有些因投入大而缺乏实用性。随着当前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植物工厂培育的特色安全差异化蔬菜,即使高价也同样有人消费,特别是大都市如上海香港北京等地区,数十元每公斤的蔬菜比比皆是,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采用补光栽培方可突显其实用性与效益,十年前,我院研究的植物工厂基本在于科研应用方面,少有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这几年,植物工厂已慢慢从科研走向生产实践,我院又重新对以往试验的模式进行疏理评价,挑出一种实用高效节能的都市型室内植物工厂模式,可供大家借鉴。 补光耗能是植物工厂生产蔬菜最大的一笔费用,一般每生产一公斤蔬菜如果用荧光灯补光估计需电费4元左右,安装补光灯生产叶菜类,以每平方米100W为宜,以强度计,一般叶片有效光合强度在3000-5000勒克斯(叶菜类),瓜果类需5000LX以上的光强,补光灯一般选择红蓝光的单色光按比例搭配布设。目前国内大多数植物工厂还是采用传统的层架式栽培,层层补光,耗电大,而且小空间升温快,形成恶性循环的耗能局面,需要安装空调及时散热。而采用模块化的栽培板,并且进行直立排列进行双面栽培,与板之间竖立安装补光灯的方式,可以起到一列补光灯双面光效。植物工厂补光灯总量比层架式减少一倍,而且空间的利用率也得以数倍提高。 双面耕作单面补光的方式,可以采用超声波雾培法及水培法两种模式,如果是雾培,栽培模块的耕作面之间必须形成空腔,作为根域雾化室,超声波雾通过管道及小风扇送入。如果采用水培法,则于双面定植板之间夹置高吸湿无纺布,采用模块顶处滴灌,底处回流收集的循环方式栽培。垂直排列的栽培模块最好是设计成可拆卸的方式,移苗时拆下定植,方便操作,定植好后回位排列。而且设计时模块间距可调的方式,可以按株型不同及生长阶段进行调整间距,以更高效的利用空间。

双耕作面之间夹置高吸湿无纺布的垂直高效模式

双耕作面之间加厚形成超声波根雾腔(2007年)

超声波雾发生器配以风扇以雾的方式通入栽培板空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