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光农业 空间绿化 阳台农业 巨型南瓜栽培 都市农业 阳台农业技术 都市农业技术 阳台农业品种 联系我们 总站首页
当前栏目:
2019年1月12日 作者:xwz2367609 [返回]
对无土栽培(气雾栽培)认识的误区

    答:常听有人说,无土栽培是用化学的营养液栽培不如土壤种植安全,这种说法是基于没有对植物生长的生理特性了解基础上的一种认识误区,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的,都可以用化学式表示;但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与有机肥,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从机理来说,植物的根系是不能够直接吸收有机肥的大分子有机物的,因为作物根系吸收肥料的原理,是通过离子交换吸收,所谓离子就是能溶解于水的化合物电离后形成阴阳离子(或叫正负离子),离子具较强的移动性,是实现根系吸肥离子交换的基础,根系通常是带负电,因为根系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水形成碳酸(H2CO3),其中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带负电,而植物所需的矿质元素中的阳离子如NH4+\Ca2+\Mg2+\K+\Cu2+\Zn2+\Mn2+\Fe3+等阳离子则是带负电,形成正负相吸的离子交换式吸收,而植物所需的其它矿质元素如NO3-\SO­22-\PO43-等阴离子根系则以捕获的方式吸收,不管是交换吸收还是捕获吸收,根系只能吸收离子态;根系不可能直接吸收有机肥中的有机化合物(有机物),那么农业生产上直接往土壤中施有机肥为什么会产生肥效呢,其中的道理被一个名叫李比希的德国化学家破解,1840年李比希提出了矿物质学说,在这之前人们都遵从腐殖质学说,认为植物吸收肥料是有机物施入土壤中形成的腐殖质吸收而促进生长,有了李比希矿质学说后,才创立了近代肥料学和矿质生理学,才有了现在的化肥农业与推动了近代农业的发展。那么有机肥施放土壤后如何被吸收呢?首先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有机肥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发酵分解,分解成终极的离子态化合物才被植物吸收,所以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往往肥效较慢,因为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如果把土壤中所有微生物高温杀菌杀灭,尽管往土壤中施大量有机肥,作物因吸收到不肥而饥饿而死,所以普通农业生产中施肥有机肥一般都要求生产者先进行发酵再进行施肥。而无土栽培则是根据植物生长特性与需要,把作物所需的矿质元素以化合物离子态的方式组配成营养液配方,不管是基质培、水培、还是气雾培都是以营养液配方的方式为作物根系供肥,根系接触矿质离子后直接吸收,所以无土栽培根系吸肥效率高,也是其生长快的重要方面,而且无土栽培可以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所需匹配最佳的营养液配方,不像土壤栽培,无法完全清楚土壤中所含的肥料种类与数量,只能是凭经验施肥,难以达到科学的最佳的矿质元素比配,这也是无土栽培作物产量高品质佳的另一原因。

    那么为什么土壤耕作中施有机肥方式比单纯施化学的方式产品的质量口感更佳呢?因为目前市售的化肥大多只有氮肥、磷肥、钾肥、及三者复合的复合肥,肥料种类单一,难以满足作物对肥料种类的全面需求,按照李比希的矿质学说,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元素约20种,分别为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铜、锌、锰、铁、钼、硼、钠、氯、硅、铝、硒;其中碳氢氧从空气及水中获取,需要人为施肥补充的为其余的17种元素。而往土壤中施放有机肥则不同,因有机肥是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是生命的组成部份,相对来说其营养元素较为齐全,但其比例并不是最为合理与平衡,但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方可以做到齐全与平衡,为作物生长创造最佳的需肥环境;这也是同样品种同样气候,无土栽培普遍平均产量要高于土壤栽培的主要原因;另外采用无土栽培因其元素种类齐全而平衡,所以所生产的瓜果蔬菜其营养成份,如维生素C、矿质元素、果糖、蔗糖等大多数作物都要比土壤栽培的高,是其风味营养更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叶菜其衡量营养价值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采用气雾栽培等无土栽培方式后,大多数都高于土壤栽培,高达数倍甚至数十倍;对果类主要影响品质的是色泽与糖度,无土栽培大多也优于土壤栽培。可以实现品质的可控化栽培,如番茄可以采用高盐(营养液高浓度与高钾)方式栽培出高糖的水果番茄。所以,同样的品种在同样气候下,无土栽培不管是产量上还是品质上都要优于土壤栽培,当然要在科学合理的营养液配方的前提下。
 上一篇文章:对有机农业及有机农产品认识的误区
 下一篇文章:气雾培蔬果作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
  点击数:15120  本周点击数:75    打印本页   推荐给好友    站内收藏   联系管理员    
相关文章:
问:葛根能否气雾栽培及营养液配方草莓气雾培的综合缺素症表现及原因分析
气雾栽培二年生柠檬挂果达80个齐聚雾耕 共商乡村振兴——
投资5.7亿!永嘉又多一个吃喝玩乐的好地方!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本站网络实名:"植物快繁_植物克隆_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城市观光农业","芽苗菜"," 气雾栽培技术","草地果园","荧光花卉"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丽阳街号 邮编:323000 联系电话:0578-2268927 email:2671654005@QQ.com浙公网安备 号  
新型农业记录 浙ICP备2022027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