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雾栽培的生产应用过程中,硬件设施的标准化是成功栽培的基础,但在管理上,关键技术在于营养液配方的选择与调控,以及栽培过程中营养液EC及PH值的调整;栽培过程中营养液PH值的变化是因为根系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不平衡性及配制营养液化合物的生理性酸碱度不同造成。
根系对于营养液PH值的耐性一般在PH值4-9之间,但也有些特别耐酸或碱的作物除外,如空心菜在PH值3时仍生长良好;PH值除了对根系的直接伤害外,间接影响是导致植物缺素症的发生,导致植物生长的生理障碍;当PH值>7时,会出现P、Ca、Mg、Fe、Mn、Zn、B的有效性降低,其中,Fe特别敏感;当PH值<5时,因H+浓度升高导致对Ca2+吸收的拮抗,出现缺钙症;所以在栽培过程中除了一些特别嗜酸或嗜碱的植物外,一般PH值控制在5.5-6.5之间。PH值在适宜范围内,化合物的溶解及离子化程度高,当PH值在7以上时,Fe离子易与OH根离子结合形成Fe(OH)3而沉淀;当PH值4.5以下时,容易出现Ca、Mg、K的沉淀,这与红黄壤地区,容易出现镁与钾的缺素症类似。PH值超出4-9的极限范围,则会出现根系细胞膜的破坏,细胞液中的K+与H+易被浸出,构成对根系的直接伤害。
缓冲PH值的变化与以下因子有关,在硬件上与营养液池的大小相关,营养液池越大,单株作物的养液占比大,PH值变化相对缓慢;与营养液配制的频率相关,配制频率大更换勤,变化也相对缓慢;针对PH值的变化,如果在栽培过程中可以采用调酸调碱法解决,但这是治标方法,要治本必须针对原水水质及作物的种类,选择适宜的配方,并且按水质特性,通过适当的生理酸性盐或生理碱性盐的适宜比例配入来稳定PH值的变化。

PH值7.8情况下出现的缺素症(缺铁症)

茄子的缺铁症

缺铁症状叶脉保持绿色,叶肉黄化
|